作者 正文
shi-quan
文章时间: 2013-9-30 周一, 下午9:15    标题: 诗人之死(40)

他们,是历史的浩叹者,也是现代的目击者。
——题记

石 泉

廷式寻路

梵音,捋尽枝头疲乏
把秋的结尾遣散
心有沉伤,荡过
晨钟暮鼓
动感时节,从这里远去
此生,唯有情难死

从梦的涧底,捞起
湿漉漉的片断,晾在
帘外秋林
远山风口
秋高处,沉思堆积
又被风的掌心,搓出
一山密雨

一片秦时月,从
云层遗址出土
如破锣发声,荒凉
落满老残江山
影子生锈
灵魂成妖
时间断了发条
纪年法,错乱了风雨
大智祭刀
黄钟声死

先人埋骨地,谁在涂鸦
抹一把羞、又抹一把耻
傲慢浇铸的青铜大鼎,被
火焰抽了筋

风云在天,演示
世纪碰撞
海洋躁动,欲死还生
喷一口鲜血
轰鸣四射,把晨光
焊接在夜的尽头

惊恐,拔了良心的舌头
僵尸呕出的辞藻,都在
耳中生蛆
路到绝处,刀笔书生
充当了剑客
一剑,直指昏暗垂帘
一剑,直取误国中堂
一剑,直击百害衙门
剑剑霹雳,剁在
王朝的烂处

打开思索的炉膛,取一把
阳光凿子,把生命悬在绝壁
在暗景上,一凿凿
打磨明亮
而闪出的影子,却是
死亡诏书

最后的远行,痛断
夜的肝肠
魂灵,如一线萤火
匆匆赶路,寻找
一支灯草
要把光焰,点进
人心的坟墓

杨歧山百年云雾,摊开
一本无字天书
何时走出柳暗、忽见花明
问山,山落色
问水,水枯流

文廷式,学问渊博,才名誉满京华,三十四岁授翰林院编修等,后擢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深得光绪帝器重。屡上书言事,支持光绪,反对西太后干预朝政。甲午战争中,力主抗击,谏阻议和,曾连上三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弹劾李鸿章“丧心误国”,痛责百官渎职,被革职驱逐出京。后又赞成和支持维新变法,再次开罪于后党,为免遭杀身之祸,避难日本,回国后参加起义,失败,被朝廷通缉“严拿”。此后流亡漂泊,贫病潦倒,四十八岁暴亡于家乡江西萍乡。葬杨歧山。其诗崇尚晚唐,多写时政和国外新事物新思想,慷慨激愤之情,非时人能及。

嗣同盗火

铁镣的利齿,松开了
血污的肢体
也把锒铛一生的沉重
同时卸尽
好一个萧杀的燕山之秋
交出此头,正值其时

笔,被攥得嘎嘎作响
画一个,天地裂变的押
把万钧功力,勒进
历史的骨头

黑压压的嘈杂,骂声
拍打着翅膀,劈面扑来
如饥鹰,寸寸啄食
盗火者的肝脏
只向一片浑沌,烙上
淡然一笑
留一朵灿烂,闪在
记忆深处

借这燕赵之风,把收藏
一生的不了情,捎给
楚山楚水

那狂野的歌谣,从
浏阳河的柔软里,吼出
大地痉孪的叫喊
指上勾响,潇湘水云

触痛,夜的纵深
而洞庭湖的落花风,年年
吹梦,问痴情何时发芽
青山愁成石头

把儿时的断想,放归天空
伤怀最是,这八月风云

城南旧事,都收进
娘的沉默,纺成纱线
绵长的思念,一头
连着娘的痛,一头
连着儿的痛
陶然亭上,那朵孤云
是娘的亡灵,引儿
乘风归去,有中秋圆月
在天上静候

心,早已扑上刀锋
引颈,不过履行一个手续
拈来词的峻峭,垒起
意境的巅峰,在这
屠宰鲜活的菜市口,举起
液体的火、流淌的旗
在风能吹到的地方,照亮
思想的后院

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丧母,遭继母虐待,屡有生命之厄。十五岁时即显示出诗歌才华,除儒家经典外,对史学、文字、训诂诸方面均有涉猎。但疏于时文制艺,反感科举。少时即怀大志,牢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生格言。一生善交天下英才豪杰。后全身心从事维新变法,把生死置之度外,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抨击清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冒险去见谭,反复劝其离开京城,徐图来日。谭决意要以流血的方式张扬变法、唤醒国人。1898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时年三十三岁。其诗境界崇高,奇伟酣畅。

以上为清末、近代(4)

Powered by phpBB © 2001,2002 phpBB Group